常识拓展
提起菜市场,给人的感觉一直人来人往,人声鼎沸。
摊贩的叫卖声与买菜人的讨价还价声,交织辉映;笼子里的鸡鸭扑腾叫唤,鲜活鱼虾在水里奋力跳跃;鲜翠欲滴的瓜菜,红彤彤的辣椒,挤挤挨挨地铺陈着,真真是热闹极了。
我是非常喜欢逛菜市场的,其他人出去旅游大多都去景点打卡,而我去到一个新的城市,却喜欢去逛市场,菜市场,鲜花市场,农贸市场。
逛市场就像探秘,和商贩讨价还价,感觉自己融入了这座城市的居民中;发现了独是这个地域的食材,热心的商贩还会对你说如何去做它。
基本上在一个城市逛过一遍菜市场,走过一遭老街巷,对于当地的人文风俗,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。
这种知道不同于大家在景区所看到的千篇一律,它们是那样真实,有着自己独有些灵魂与温度。
用“漂亮”来形容一个菜市场,我感觉是名副其实,譬如昆明的菜市场。
整齐捆扎的青菜,每一把都非常鲜嫩;树叶上整齐堆放的菌子,根部还携带泥土,叫人忍不住就想买几个回家尝尝;
竹筐里摆设成花朵形状的菜(我不了解它叫什么名字),小巧浑圆的土豆,犹如美人手指的嫩姜,一筐有着各种深浅不一样的红黄绿色小番茄。。。。。。视觉上的满足感,不亚于看到一副世界名画。
逛菜市场不只能观赏到丰富的食材,一般还能品尝到正宗的当地小吃。
几乎每一个菜市场都会有几家年代久远,甚至有祖孙几代传承的饮食铺子,他们和他们的味道一块,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,永远的留在居民和游客的记忆中。
我的家乡在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湖北,那里的菜市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点,有粉糯的莲藕,还在蹦跳的鱼虾,腌制入味的香辣藕带。。。。。。
我年少时,早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母亲去买菜,不仅能够让母亲买我喜欢吃的菜,而且一般能在菜市场吃早餐。
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,还没有开吃,芝麻酱的香味就已经冲入了鼻腔;一个炸得边缘酥脆中间软糯的面窝,再来一杯香甜解腻的蛋花米酒,就是我儿时最大的满足了。
求学期间离开家,每当吃着饭店的饭菜时,一直忍不住想念母亲。
想念母亲那一碗从早上就开始在炉子上慢慢煨熟的莲藕排骨汤,想念煎得酥香入味的糍粑鱼,想念清脆可口的红菜苔。。。。。。
每当假期回家,还没有进门就闻见饭菜香,母亲早已做好一桌我爱吃的饭菜。
看着我大快朵颐,母亲的双眼弯成了一弯月牙,父亲一边训斥我:慢点吃,哪有个女孩家的样子。一边伸手往我碗里夹我爱吃的菜。
成年后,远嫁到了千里外的北方城市。在有了孩子之后,我也像我的母亲一样,一大早就会去菜市场,选择和购买新鲜的蔬菜食材,给家人精心制作饭菜。
这个城市四季分明,食材和美食类型也算丰富,可是唯独没我爱吃的热干面,也没粉糯的莲藕。
有人做过如此一个调查:你是什么时间开始,想念母亲做的饭呢?
大概是在住校,只可以吃饭店的时候,虽然达成了炸鸡奶茶麻辣烫的选择自由,但却愈加想念家的饭菜。虽然没选择自由,但每顿饭,都是母亲爱的组合。
大概是工作后,当饭桌上满是山珍海味,却由于专注应酬无暇品鉴美食时,吃饭成为工作的一部分,多了收获感,却少了家饭菜养育身心的温暖味道。
大概是自己做了母亲操持一家三餐的时候,才发现家的一顿饭,不只要考虑健康还要兼顾口味,原来家人的每顿饭都可以换着花样呈现,都是母亲的爱呀。
世界非常大,生活非常长,大家总会背起行囊去到远方,由于这就是成长。
由于离开,才有那样多回不到的过去,所以分外珍惜,格外想念。
世界非常大,生活非常长,而家,非常小,却是这个世界最温暖的地方。
家人闲坐,灯火可亲。有一种烟火气和血脉亲情水乳交融,真实又平凡,它在菜市场的琳琅满目里,在餐桌上的欢声笑语里,它,就是家的味道。
(图文来自互联网,侵权删)